小班化教育论文汇总十篇[财经游戏知识分享论文]

篇(1)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2-0085-01小班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在于学生数量少,便于教师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状况进行针对性教学,能够充分保证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便于教师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像朋友一样与学生一起交流、探究,使教学活动完美完成。小班化教学可以很好地带动学生自主分配活动时间与空间,可以促使学生...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2-0085-01

  小班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在于学生数量少,便于教师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状况进行针对性教学,能够充分保证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便于教师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像朋友一样与学生一起交流、探究,使教学活动完美完成。小班化教学可以很好地带动学生自主分配活动时间与空间,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与同学、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提升教学品质,让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语文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色彩与文化底蕴十分浓郁,这样的学科在传统班级教学中不利于学生学习,不利于让每一个学生去体会和理解,以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实施小班化教学,能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益于培养中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学习能力,且能大幅度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一、应对班级做好高效总体掌控

  小班化教学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有个性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与他人合作共同学习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为了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自主地与他人合作,相互作用,共同学习,增强班级凝聚力,要采取一种合理的教学方式,既可以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学习到有效的知识,还可以带动班级整体学习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充分了解班级活动的各种形式、学生的特点,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潜能,创设符合学生探究、学习、思考的教学情境,激发每一个学生内在的学习渴望,让学生有个性、有灵性地学习语文。例如,在学习《羚羊木雕》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角色(我、妈妈、万芳、万芳妈、爸爸、奶奶、旁白)朗读课文,揣摩人物心理、性格,品味人物个性化语言,提升班级同学的合作水平及凝聚力,同学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共同进步。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组,每组之间形成竞争关系,比比哪组同学表现得更好,以激发学生的求胜欲。利用这样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又促进了整个班级的集体进步,也保证了每一位学生都能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从而促进有效学习。

  二、应注重落实授课环节、细节

  1. 倡导自主学习,强化学生个性

  在初中语文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学习特点制定一套自习方案,利用先进的技术创设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情境,使学生有目标、有方向的学习。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在自习课堂上根据教师的方案一步一步地实施、一点一点地释放自身的学习潜力,完成对课文的预习。其实,这种自主学习方式是很受学生欢迎的,只有学生亲自去探究,去思考,去阅读全文,才能对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才能对问题有解决的思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知识,也才能在自主学习中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形成自己的学习观点,形成独一无二的学习个性。

  2. 组织讨论,解决基本问题

  教师应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他们都能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如同桌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等,让优秀的学生带动学习较差的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的思考和探讨,也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个性,并优势互补,共同进步。小班化教学可以避免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的死板、枯燥,给学生打造一个充满灵性和活力的语文课堂,带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思考、探究,释放自身学习潜力与灵性,自主解决语文基本问题。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之前,提出问题: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反映的主题是什么?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当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全文后,可以自由讨论自己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进行回答。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带动,来共同解决语文问题。

  3. 要求达标训练,巩固知识

  在初中语文小班化教学中,学生人数少是教学的一大优势,有利于教师施展教学才华,有时间与空间为学生精心设计达标习题。在语文练习课上,应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习题。通过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习题,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进步。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完成的习题,清楚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及弱势,方便针对性教学。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以清楚自己还有哪些知识点没有把握,还可以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班化教学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思路。小班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学习语文知识,深化对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可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享受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在小班化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是学生学习、探究的引导人,也是促使学生更加自信、更加有文化素养的领航者。所以,教师要不断探索语文小班化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以促进语文教育发展。

  篇(2)

  二、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我国小学美术的版画教育发展有着不平衡的特点。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版画课已经成为了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必修课之一,由此可见,版画对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已经得到了肯定,很多地区的小学已经将综合版画作为小学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版画教育的发展,还组织学生进行版画作品的交流等等,有着显著的教学成果。但是,由于受到家长对版画的不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够、材料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很多学校的综合版画教育并没有达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仅仅是草草带过甚至是忽略不讲,这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三、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策略

  1.因地制宜,注意材料准备的多样性、灵活性。准备材料困难是难以推进版画教学的原因之一。教学中油墨、滚筒等材料往往比较缺乏,学校可采用相似品替代、个人自制、集体购置等方法解决,以避免材料缺乏。比如油印中滚筒可由小布锤取而代之,摩拓用具可用学生的钢笔壳或圆珠笔壳代替,油墨需要由老师统一准备,吹塑版画用纸需要集体购置,硬纸板则可以从废纸盒中选取。

  篇(3)

  对于小学语文识字课程而言,小班化教学有其天然的适应和优越性。现今的识字教学课堂,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譬如猜字谜、讲故事、做游戏等课堂互动;也更多利用识字板、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小班化降低了教学互动和教学工具利用的紧张程度,使教师的目光波及范围更广、受惠学生更多、制订教学计划更全面。由此看来,小班教学本身就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

  二、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学方法准备是重中之重

  语文课的教学传统衍生了诸如“分散识字”“注音识字”“集中识字”“韵语识字”和“字族文识字”等许多教学方法,这些都是语文教学的结晶,教师需要在教学上实现传统精华的继承与发展,并由此完善自己的教学备课。小学三年级前的识字量近两千个,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消化是个难题也是负担。

  对每个年级的学生的备课应有针对性,年级差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年龄差,更可以进一步理解为理解力差异。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笔者认为,对于阶段不同的学生就要加强对每种学生接受能力的分析,得出正确的教学梯度。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一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需要打开突破口,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班教学给这个阶段学生提供的教学条件就是高效地提升他们对识字的积极性,完成从幼教到小学阶段的良好衔接。不得不说,这时候生硬的大面积教学是种教学战略的失败,而课堂互动可以给识字教学打下好的基础。在苏教识字教材中,部分教师用拆字的方法入门,笔者更建议情景带入。例如,讲到“树”的时候会衍生很多诸如“梨树”“桃树”“杨树”等很多词语。教材在注音和偏旁部首上都有注解,单纯地让学生理解“树”自然不是什么难题,但重在教师要利用这种简易让学生们产生兴趣,可以提出“请问同学们都见过什么‘树’?”的问题上将字词所在部首延展开来(小班的教学环境也方便教师倾听同学想法制订下一阶段教学计划,将问答精细化)。诸如此类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是识字学习积极性的保证,对一年级后的教学都是如此。

  当然,有一年级的基础保障之后,二年级的侧重点应从引起兴趣的基础上提升到识字方式方法的强化。毫无疑问,课堂互动带来的效果是“授之以渔”的。这个阶段,教师应该明确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识字质量、减少错误率、巩固字音字形字义。

  三、运用情感教学,尊重个体差异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情感教学的授课方我得到推广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事实证明,这的确是一种高效教学方式,尤其是运用于小班教学时。学生们的积极性保证在对学生情感重视的前提下。

  篇(4)

  从2001年秋季开始,南京市14所普通小学率先“试水”小班化教育,每个班级规模控制在28人以内;2005年秋季,南京初中学校“加盟”小班化教学,每班人数控制在36人以内。目前,南京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小学已达92所,占全市小学的27%;初中达32所,占全市初中的20%。

  我们充分认识到,推进小班化教育是“两基”目标实现以后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追求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是创造“面向人人的教育”。

  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民主化运动的产物,也是教育民主精神的体现。它具有四个层面的涵义:一是观念层面,即我们要有不管什么人,人人都应平等接受高质量教育的观念;二是目标层面,即不仅要求教育机会均等,还要求教育质量公平;三是制度层面,即教育制度、教育政策的公平,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分配的公平;四是微观的教育过程层面,即在教育过程中应公平地满足所有儿童的发展需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正是因为小班化教育不管是在观念、目标层面,还是在制度、过程层面,都是充分体现了教育公平的精神;因此,为了顺应每一位公民和孩子对教育公平的需求,我们大力推进小班化教育。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观念也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其中之一就是办学效益观的变革,即单纯地注重从原来经济学意义上的规模、数量的投入与产出效率换算,转变为更加注重个体教育质量的充分性,更加注重教育满足个体发展需求的多样性。推进小班化教育,正是我市教育通过进一步实现观念转变、模式转型,寻找规模化教育和个别化教育平衡点,实现教育整体化和个性化的有机结合,努力面向每一个个体差异的学生,积极为他们创造在最适当的班集体背景下的个性化教育模式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因此,我们认为,小班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没有小班化就谈不上教育现代化。

  二、小班化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教育现代化是由具有现代教育品质的诸多教育要素构成的教育体系,它既包括环境、设备等硬件要素,也包括理念、制度、课程、技术、手段等软件要素,更包括校长、教师、学生等人的要素。小班化教育的10年实验,从诸多要素的发展上,改善和丰盈了我市现代教育品质,进而推进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小班化教育实验带来了对教育理想的新追求。什么是理想的教育?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白云园小学调研时,欣然提笔:“最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我们认为,适性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所谓“适性”,正是小班化教育最突出的优势。这些年,我市的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就是在孜孜践行着这样的教育理想。如白云园小学提出的“寻找适合每一个的教育”,珠江路小学尝试的“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性的课程”,小营小学探索的“建构闪亮每一颗童心的课堂”,二十四中学的“让班级文化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精神生长”等,都改善和丰盈了小班化教育的精神品质。

  小班化教育实验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新增长。我市小班化实践与探索,让一批原本相对普通的学校增添了许多现代内涵和气质。一是以“环境的人文化、课程化,设施的数字化、信息化”为基本特征的新教育环境;二是以“丰富性、选择性、个性化”为突出优势的新教育课程;三是以“学生发言人数多,自主建构知识时间多,合作分享的机会多,获得信息反馈多,得到认可欣赏多,接受个别辅导多”为基本要素的新教育过程;四是以“综合评价、过程评价、积极评价、合作评价”为核心理念的新教育评价;五是以“着眼于每一个潜能开发,每一个质量提升。每一个个性优化,每一个幸福成长”为价值取向的新教育追求。

  小班化教育实验创生出一批教育新品牌。我市现有跨国合作平台“启发潜能”教育实验项目,有彰显办学特色的“伙伴教育”、“开心教育”、“生态教育”、“体验教育”,有传扬学校文化的“民乐文化”、“立仁文化”、“励行文化”,还有许多课程建设与学科教学创新方面的实验项目,其中有些项目在全国甚至国际上都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些品牌教育项目,极大地丰富了小班化教育的学校内涵,凸显出小班化教育的学校特色,大大提高了南京小班化教育的社会影响。

  小班化教育实验健全了教育发展新机制。一是内涵发展的驱动机制。我们将小班化学校分为三个层次,即自然形成的小班学校、小班化实验学校和小班化教育示范学校。我们把三个层次的学校实行流转制,即小班“化”得好可以逐层提升,小班“化”出现滑坡就降格出局。二是专业提升的研究机制。我们与南京师范大学共同建立南京市小班化教育研究所,将高等院校的智力资源,与本土的科研人员、校长、教师们整合在一起,实现理论与实践、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有效融合,让我市小班化教育处于比较高的专业引领水平。三是底线规约的评估机制。我们出台了《南京市小学小班化教育办学水平综合评估方案(试行)》,规范小班化教育的办学行为;出台了《南京市小班化教育示范学校评估方案(试行)》,对小班化示范学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四是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市财政设立“小班化”教育专项经费,按照小学每生每年350元,初中每生每年550元的标准,对实行“小班化”教育的小学和初中,给予每班、每年补助7700元。

  小班化教育实验为教育改革积累了新经验。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分段实施。我们把lO年分为三个阶段:2001年至2005年为起步实验阶段,2005年至2008年为拓展深化阶段,2008年至2010年为稳定提升阶段。每一阶段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健全。二是坚持师资研训,形式多样。这在对象上有教师、校长和教研员培训。在层次上有岗前培训和骨干培训,在内容上有通识培训和专题培训,在地点上有本土培训和境外培训。三是坚持构筑平台,多元互动。我们有与港澳台的交流,有“长三角地区”教育研讨,有“南京市小班化教育校长论坛”,有年度性小班化赛课、论文评选,还开通了“南京市小班化教育网”。四是坚持培植典型,示范引导。从2007年起,我们开始评选小班化教育示范小学,现在全市已有15所小班化示范小学。五是必须坚持科研攻关与理论提升。我们每两三年,都有一、两项重大的科研课题,集中专家与学校的研究智慧,进行小班化教育创新研究。六是坚持政策激励与经费支持。我们对小班化教育开展得较好的学校,从技术装备、环境文化、资源等方面,确定其支撑性重点建设项目,拿出专门经费给予支持。七是坚持专家会诊与过程调控。我们设立了“专家咨询日”,请小班化教育专家,逐一分析小班化教育及小班化学校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同时,我们还请美国、香港的教育专家对小班化学校进行调研评估,并写出分析报告,供学校参考。

  我市10年实验证明:只要抓住机遇推动小班化教育,就可以带动一批学校实现“洼地崛起”,就可以带动一座城市教育品质不断优化,就可以稳步提升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三、小班化提升教育现代化的水平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作为及其重要标志的小班化教育也需要不断地探索与提升。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精,将成为我们新的10年小班化教育推进的总基调。

  2012年4月,我市教育局出台了《南京市小班教育行动计划(2012-2015)》,这标志着小班化教育新10年行动的正式起航。我市将坚定不移地推进小班化教育,并把“基于小班的教育”实验同“基于脑的教育”、“基于阿的教育”并列,作为今后10年以“新三基”实验引领南京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三大引擎之一。我们明确了未来5年我市小班化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为“四个提升”,即学校办学理念明显提升,规模总量明显提升,优质水平明显提升,全国影响明显提升,使小班教育成为我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建成“教育幸福之都”的重要标志。到2015年,我市小班化教育小学总量将达170所以上,占全市小学学校总数的50%;小班化教育初中总量达64所,占全市初中学校总数的40%。预计到2020年,我市将全面推广、普及小班化教育。

  一是进一步加强区域小班化教育的推进。义务教育责任主要在区县,我们将鼓励更多的区县行动起来,把推进小班化教育与区域中小学布局调整相结合、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相结合,在郊县乡镇学校、相对薄弱学校以及新建的城区学校,优先实施小班化教育,快速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我们把推进小班化教育与区域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相结合,一方面,以小班化教育实验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以小班化教育的精神、理念与经验,来影响其他学校,促使每一所学校再上新台阶。我们把“基于小班的教育”与“基于脑的教育”、“基于网的教育”的教育实验相结合,努力探索在小班如何发挥网的优势,如何运用脑科学研究成果,让小班化教育视野更开阔,效果更明显。

  二是进一步加强机制建设。首先,加强小班化教育的督导评估机制。我们加强对责任主体的督导评估,督促各级各类小班化教育办学主体和管理主体更好地履行责任。其次,完善小班化教育的政策扶持机制,特别是在资金保障、师资培训、示范引导等机制建设方面力争有新的突破。然后,加强小班化教育的质量管理机制。我们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贯彻,把小班化教育实验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相结合,使教育质量追求落到了实处。最后,加强小班化教育的多元分享机制。我们将继续办好“长三角地区小班化教育论坛”,逐步使“小班化教育论坛”融入国际,建立形式多样的“小班化教育联盟”,立足于全球化视野寻求教育合作,进一步提升我市小班化教育的影响力。

  三是进一步加强专业引领。小班化教育的专业水平,决定着小班教育的办学品质。因此,我们要在深入总结和传承前10年小班化教育探索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和标志性的南京经验;要聚焦小班化教育中关键性的问题,整合多方面的专业资源,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促进小班教育的科学发展;着力对“标准”的研制,逐渐推出“小班化教育区域性推进的评估标准”、“小班化教育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估标准”和“小班化教育优质课程与教学的评估标准”等系列标准。

  篇(5)

  2021校长述职报告范文参考一

  20xx年,我加强学习,廉洁自律,恪尽职守,带领全体育才人立足本校实际,上下同欲,全面实施差异教育,坚持“科研引领、创新驱动、改革推动、项目带动、家校联动”的办学策略,深入推进课程和课堂改革,实现了学校发展的突破性进展,出色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工作任务,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教育质量、办学品质、社会声誉和家长满意度大幅提升。

  一、学习理论,履行职责,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一是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xx大、xx届四中及五中全会和xx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加强作风、思想政治和党风廉政建设,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先后召开了“会员卡清退”“慵懒散治理”“小班化教育实验”等4次专项会议。二是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团结带领全校教职工圆满完成了省刻学示范学校迎检、省依法治校复检、省小学课程实施水平督导评估、致远楼抗震加固既恢复工程、新游泳馆招标建设、小班化教育试点、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等任务,成功承办了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暨初中教育改革创新成果博览会。三是积极参加齐鲁名校长第三协作组会议、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77期“基础刻育改革动态”研修班、大连小班化教育工作考察、xx市教育转型下的小班化教育(xx)专题考察、“学校特色与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江浙沪教育考察等活动。四是先后组织编印政策法规资料两辑,在编印5册规章制度汇编的基础上,又整理编印了1册续编,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推进改革,不断发展,完成学校重点工作

  一是教师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实施师德建设、教师研训和读书行动计划,依托名师工作室,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落实教师多元评价改革措施,开展了师德十佳、十大感动育才人物、爱心奖、进步奖、特别贡献奖及读书十佳等评选活动。涌现出翟福东、王江海、张永翠、李艳梅等一大批爱驻育才、德学双丰的优秀教师,收到家长表扬信5封,王燕老师被评为xx市首届道德模范,崔婧老师被评为黄河口最美女教师;张树清、谭春燕、陈飞、姜妮娜、侯培勇、黄明真、李爱云等一大批老师牺牲休息时间为学生义务辅导;崔静、孟凡波、倪慧娟被评为20xx年“市优秀班主任”,陈淑芬等在全国中小学班主任会议作了典型发言;外派485人次参加了省内外观摩课、学术会议和高端论坛,组织185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20xx年山东省暑期全员远程研修活动;教师反思集《探寻自主课堂的奥秘》由漓江出版社出版发行,90篇论文在市级以上评选中获奖,77项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核心期刊发表14项),134项讲课活动获市级以上奖励。

  二是课程和课堂改革再创辉煌。通过调序、整合、优化,积极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改造,完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深入推进了自主课堂改革。八九年级数学英语和五六年级体育差异走班成效显著,开设了95门校本课程,又提炼了《游泳》等9门校本精品课程资源;在研10项省“xx”课题,2项市“xx”课题,校小课题共立项110项。邀请市教科院杨守菊、尚凡青等专家到校对各学科“自主课堂模式”进行指导;先后选派周象霞、石其刚、陈金凯等10位教师执教课改示范课或作专题报告;组织韩科芳等12名教师举办了首届教师论坛活动,举办了10余次课改经验交流会,举办了全体教师说课标、说教材和说个人建模活动;先后到广饶稻庄镇大营学校等四校进行“送课下乡”。《校本课程实践与探索》已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并荣获首届xx市教学成果三等奖(一等奖空缺)。 20xx年1月8日 、15日,《中国教育报》连续报道了我校实施差异教育的办学经验和改革成果。5月27日,《山东教育报》专版报道我校的差异教育改革成果。9月23—25日,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暨全国初中教育改革创新成果博览会在我校召开现场会,98位教师展示了校本课程公开课,将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等改革成果向全国推广。《中小学管理》《基础刻育论坛(文摘版)》《辅导员》《创新教育》《xx教育研究》等报刊杂志先后对我校办学经验进行重点推介,在省素质教育论坛和省刻学示范学校校长论坛做学校改革成果典型发言。

  三是教育质量大幅提升,素质教育成果突出。全力推进全员导师育人制和班主任助理制,加强三级组织建设,实施家长素质提高工程,积极推进学生评价制度改革。全年组织了16场年级以上规模的家教报告会,评选表彰优秀家长300多人次;表彰每周一星、雏鹰奖章、美德少年及各类星级学生5000多人次,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21800多人次;组织家长讲坛45场,2600多名家长进校办公,参与听课、监考、学生管理等。今年我校初中毕业生实现了中考录取率的连续增长,信息技术A等率99%以上,实验技能平均成绩9.5分,体育测试57分。八年级生物、地理会考成绩与往年相比有巨大提升,信息技术A等率95.01%,远远领先于县区和市直其他学校。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各类比赛获奖650余人次。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了省径小学教学示范校、省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和全市教育现代化学校验收,并获“全国基础刻育特色学校”等荣誉。

  四是游泳继续领先,其他艺体特色取得长足发展。贯彻市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姜杰和市委副书记、市长申长友视察我校时加强艺体特色创建工作的指示精神,认真抓好游泳、合唱、舞蹈、足球、乒乓球等各种团(队)的训练和比赛。在20xx年省径和全国各类游泳比赛中,夺得16金、17银、21铜。初中组、小学组均获山东省中小学体育联赛游泳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我校被正式命名为xx市游泳训练中心。足球、乒乓球分别荣获xx市中小学生体育联赛第一名和第三名,经典诵读《丰碑》获全市第一名、全省二等奖的好成绩,拉丁舞《青春炫舞》获市第四届中小学艺术展演(舞蹈类)中学组一等奖,大合唱《唱脸谱》《送别》获全省中小学合唱节合唱比赛一等奖,小品《摆摊》获戏剧类表演一等奖和最佳创作奖。

  五是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历史遗留问题彻底解决。争取资金1700多万元完成了游泳馆建设项目招标开工手续办理及主体框架建设、致远楼抗震加固恢复、运动场地改造、部分教学楼教职工卫生间改造、美术展室和舞蹈房、电子阅览室、校园音响系统改造等工程。彻底解决了与山东齐泰建筑公司的经济诉讼、徐芳光房屋出租合同纠纷和东发建筑安装公司的配套工程纠纷等历史遗留问题,为学校发展扫清了障碍。同时,严格落实安全“一岗双责”制,健全各种安全应急预案,切实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全年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学校被评为“市级平安单位”

  三、廉洁自律,保持操守,维护学校正当利益

  一是凡涉及工程维修的基建项目均遵照市政府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招标,主动向市纪委汇报并及时邀请介入。二是带头落实中央的八项规定,坚持定期的中心组学习制和重大事情集体决策制,坚持校务党务公开,积极实施民主管理,凡学校重大决策和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考核评价政策均提交教代会讨论审议通过。三是在学校基建、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改革推进等工作中,坚持原则,秉公办事,顶住威胁和压力,将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四是讲奉献,以校为家,几乎没休息过双休日和节假日,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能够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四、不断钻研,勇于攀登,推介学校改革经验

  一是我认真阅读了《教育是没有用的》《第56号教室的玄机》《第56号教室的奇迹》等书籍5本,并对老师进行了集体推荐,出版了随笔集《教育是明天》,编著出版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作为专家评委参加了省师训干训中心组织的初中学校教学团体培训答辩会。二是由我主持的市“xx”规划办课题《差异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了中期阶段性总结,主持的省“xx”重点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差异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了阶段性总结。三是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小学管理》发表了论文《“差异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探索》。在齐鲁名校长张广利工作室上传随笔和文章96篇,在新华教育论坛—“大国教育之声”被授予“基础刻育突出贡献奖”,并在“中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分论坛上做现场访谈。四是接待临沂、德州、利津、广饶、胜利教管中心等市内外学校参观和交流12次300余人,我代表学校在泰安、济南、莱芜、青岛等地作改革经验介绍13场次,先后在全国第五届中小学校长论坛、首届山东省以校为本的课程资源开发学术研讨会上做典型发言,课改成果正向省内外辐射推广。

  回顾20xx年的工作,我圆满完成年内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学校的突破发展,但受基本建设、历史遗留问题处理、迎检等影响,导致深入课堂和推进改革的跟进措施研究和落实不够。在新的一年,我将抓住全市教育现代化实施的大好机遇,继续团结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坚持质量核心,不断改革创新,深入实施差异教育,继续推进课程和课堂改革,优化教学过程管理,全面落实校本研究措施,进一步提升育才质量和办学品质,为早日实现全市领先、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差异教育品牌学校而不懈努力奋斗!

  述职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2021校长述职报告范文参考二

  时间如流水,不经意间,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这一年来,本人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依法治校,使学校各项教学行政工作有序地进行下去,并且取得了一系列不错的成绩,现将一年来的状况述职述廉如下:

  一、理念先行,注重校本,丰实学校办学思想的科学化

  我对学校“五为本”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进一步丰实和实践,提出了我校科学发展的内涵——为学生带给成人(政协委员述职报告)、成长、成功发展的机会与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聚焦质量、特色、服务三大主题,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并确定了我校科学发展的三大路径:适位发展、可持续发展、特色发展。

  我们较为系统地实践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维四阶梯”工程。三个维度是:需求驱动、专业合作与支持制度;优师四阶梯工程。养学科带头人的名师工程,以此推动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根据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观点,我们提炼出贴合校情的学校科学管理“三维六面”结构。借助正方体六个面提出科学管理的六个聚焦方面,即民主、专业、质量、执行力、特色与文化。以此为引领,推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

  在特色发展的实践中,我们逐步理清了我校特色发展的基本框架——“三维三层”结构。三个维度,即学校德育一品“做最好的自己”;学校传统社区教育:“服务学习教育”,特色项目:“京韵鼓队与跆拳道并举”。三个发展层次依次为——项目、课程与文化层,学校特色发展科学有序。

  二、注重效能、实践求索,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与声誉

  一年来,我们在完成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反复研讨论证制定了新五年学校教育发展规划,并以此来引领全校教职工和谐有质量的发展。我们以规划实施为重要抓手,统一思想,聚焦行动质量,学校办学思想已获得全校师生的认同并得到执行。

  一年来,我们坚持“知行合一,浸润体验,主题发展”的德育理念,以德育经验课程——为人之德课程、为民之德课程、为事之德课程、立生之德课程为载体抓手,极大发展了学校“浸润性、体验式、主题化”的德育特征,学校德育成效显著。并且坚持以“五提升目标、四大举措”为载体的教学质量改善的落实,学校教学质量获得很大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步入市较为先进的行列,为领导、同行与家长们所赞誉。

  一年来,我们坚持做课程教学领导,减负增效,夯实了学生成长的平台和高地。丰富我校课程建设的基本框架与课程群。学校的课程以学生的培养目标为出发点,构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结构:

  一年来,我们聚焦“三维四阶梯”工程,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形式与载体建设,突出了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夯实“专业学习、案例分析、行动研究、实践反思”四大平台建设。注重“六个基于”,强化“三个环节”,突出“三个重点”。

  同时总结出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五条基本经验: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反思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投身教学研究,在把握规律中端正自己;尊重同行伙伴,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

  一年来,我们坚持团队立本,高位点金,坚持“三位一体”工作方式,管理效能得到很大提高。学校管理始终坚持:“提高一个层次想问题,提高一个标准干工作,提高一个水平抓落实”。坚持效率导向,以人为本和道德、价值引领,以管理团队实务培训、领衔小项目研究、坚持课堂教学攻坚先上、问题解决和干部队伍调整为载体,用心建设学校管理文化,干部群体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坚持九大行动准则,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以上就是我工作状况的述职报告。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2021校长述职报告范文参考三

  本人于xx年9月任xx中学校长,xx年9月调至xx中学担任校长至今。自任职以来倍感教育使命的神圣和光荣,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能始终坚定素质教育办学方向,坚持教育创新,坚守办学底线,不辱教育使命,以营造“和谐、幸福校园”为抓手,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让教师享受职业的幸福,让学校充满智慧与温馨。现借年度述职之机,回眸一年来办学管理的心路历程,有助于进一步提炼经验、拓展思路,提升自身管理潜力。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德、能、勤、绩、廉状况:

  (一)、学年办学目标和任务达成状况

  1、用心倡导民主当家,谋划办学愿景,寻求内涵发展

  (1)、引领全校师生共同制定了“xx中学新三年发展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确立区级重点课题,构建了xx新一轮发展愿景,引领学校内涵发展。为项目化推进办学各项工作,也为办学规划实施寻求科研支撑,作为校长领衔申报了区级重点课题《构建初中学校内涵发展“绿色--长效”机制的实践研究》,本课题试通过学校“绿色发展”机制的构建,以构成学校“绿色环境”、“绿色管理”、“绿色师资”、“绿色教学”和“绿色德育”,从而实现学校、教师、学生三者共同可持续发展。

  (2)、用心梳理,科学定位,创新实践,寻求超越。上半年的办学水平综合督导,是对xx中学前五年办学的大检阅,站在全新的起点,我和管理团队、教师共同研究,基本确立了以“创新教育”为办学特色,以教师队伍成长为突破,以新基础刻育理念为引领,以打造和谐幸福校园为载体,以建立新优质学校为目标的办学策略,具体规划正在用心酝酿之中。

  2、加强队伍管理,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不断提升办学软实力

  (1)、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提升整体科研水平。根据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现状,制定学校教科研发展规划,成立校教科研中心组,通过“课题研讨”、“实践研究”、“校本研修”等方式将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项目化、课题化。两年来,xx有多名教师在区教科研论文评比和区大、小课题研究中立项并获一、二等奖。本学期,xx共有十多名教师申报的区级大、小课题已立项。

  (2)、搭建展能舞台,关注梯队培养。继续以学科组为主阵地,深入开展基于课堂的校本研训活动。针对教师不同年龄和学科特点,多角度推出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项目,如骨干教师教学展示、教师命题潜力指导研究及评比、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年级学情研讨、学校德育论坛、教研沙龙活动等。用心推选青年班主任和骨干教师参加区级班主任和名师工作室的培训,实现了教师专业成长。另外,定期聘华师大金中明教授开展“教师专业发展”系列讲座,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境界。

  3、整合德育资源,拓展育人空间,打造德育亮点

  (1)、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弘扬民族精神教育,完善“两纲”教育课程体系,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充分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主题教育活动,营造民族精神教育氛围,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2)、以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为载体,用心开展生命教育活动。xx作为“区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学校”,坚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主阵地,继续在初一年级开设心理拓展课程,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工作制;编写《于无声处调心法》校本教材,并在中预、初一年级使用。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规划,确立《构建“网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之学困生教育》重点发展项目,顺利通过“区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的评估。学校用心推进青春期科研工作,年内承办市区级青春期教学研讨展示活动,并在区域内构成示范辐射效应。

  4、加强课程管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加大课程管理,规范课程运行。将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纳入新三年发展规划,将课程建设列入教学工作和教研组建设的重点,成立探究型学科教研组,确保学校对课程的领导力和教学各层应对课程的执行力。机器人、足球、管乐、日语等特色校本课程已经构成。如期开幕的校园科技、艺术、体育节已成为亮丽的文化名片,阳光体育运动已是幸福校园建立的重要组成。实践体验类课程的开设有力推进了xx校园文化建设,四大文化主题节日已成为展现xx师生风采的亮丽名片。

  (2)、聚焦有效教学,实现减负增效。继续优化教学五环节,提高教学效益,将智慧教学落到实处。开展学生作息时间、作业量、课堂教学满意度等调查,及时反馈信息,落实措施,实现“减负增效”,各科成绩稳中有进,初三中考进步显著,其中数学均分跻身区前十行列。

  (3)、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拓展年级组管理功能,认真实施过程监控及学情分析,综合治理年级的教育教学问题。学校承办“六校教研联合体”命题研讨活动,召集共同体内教师开展学科命题研讨交流,以命题研究为抓手,提高了教学针对性与有效性。

  通过共同努力,基本达成年度奋斗目标,实现了校园和谐幸福、师生共同成长。xx中学综合办学稳定在A级水平,多年持续xx市安全礼貌校园、市平安单位、市花园单位、市红旗大队、闵行区礼貌单位、区行为规范示范校、区科技特色校等称号;两年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优秀骨干脱颖而出,教师先后获市“双名工程”提名1人,区师德标兵1人,一批区骨干、骨干后备、期望之星、镇园丁骨干脱颖而出。

  通过“绿色教学“实践研究,教学过程管理更科学,减负增效显成果;课程领导力与执行力明显增强,三类课程同步推进,科、艺、体、心理等校本课程构成特色,体教结合、艺教结合工作成果斐然,管乐社团成为区级特色“三团一队”,并在区艺术节舞台上屡屡获奖,学校被命名为“全国阳光体育xx市足球运动布点学校”、“xx市校园足球一条龙联盟理事单位”,富有特色的足球校园文化已逐步构成。

  学校教育生态不断优化,育人资源得到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已融入社区、家庭,办学质量得的家长、社会广泛认可。在承上启下的关键期,xx中学师生将以新一轮发展为契机,实行新的跨越,近期“和谐校园建立既党建专项督导”检查反响良好,刚结束的昆山国际发明展览会上,我校摘得1金2银4铜,本届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喜获精神礼貌奖、广播操优胜、男子团体总分第五名的佳绩,市中运会手球赛已跻入四强,区中学生群众舞赛获三等奖。

  (二)、年度公用经费、专项经费预算执行状况及廉洁自律、民主作风:

  1、经费预算执行:一年来,始终将学校财务工作列入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加大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运作。认真做好相关预算,量入而出,做到合理支配,规范使用,xx中学上半年公用经费能按上级规定使用;专项经费(校安工程)严格按规定支付,认真完成了专项经费的管理。

  下半年,针对xx中学办学经费有缺口,且在年内务必清理的现状,用心与相关部门共同分析,寻找对策,多次与教育局相关领导沟通协商,已构成初步解决方案;为推进我校创新教育办学特色,拓展实践体验空间,经申请、沟通,30万元专项经费已纳入局20xx年预算,用于创新实验室建设。

  2、廉洁自律与民主作风:作为学校法人代表,无论做人处事,都能严格要求,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在工作中讲原则、讲程序、树正气,按规定、规律开展行政工作,自觉履行廉洁承诺;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师生推荐、意见,体现以人为本,如,多次召开规模不等的研讨活动,采集教师对办学规划愿景设想、推荐,耐心解答教师存在的疑惑。能充分利用教代会、少代会契机,加强与师生沟通,倾听师生心声。以分管年级组、教研组为平台,亲临一线指导,在零距离互动中把握思想动态和教育教学现状。

  二、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1、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学习研究,提高对课程的领导力。学校凡与学生相关的活动都属课程范畴。要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特长”的身心健康的接班人,相应课程的落实与有效实施尤为关键。要加强三类课程的平衡,特别应结合学校现状,将校本课程开发与社团建设、校园文化建立等相结合,构成课程开发与推进合力,提高课程建设综合效益。

  篇(6)

  唯“有用”论扭曲教育

  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的提出,缘起于社会分工发展和学科分化加剧导致的教育专门化。据北京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元周教授介绍,中国传统教育不分科,但西学东渐后新学堂进行分科教育,即使文科教育也分为语文、历史、哲学等,人文教育的问题浮出。

  “不能简单移植西方的教育,否则培养出来的人能否对我们的国家、民族有好的影响,这是个问题。”为了应对这个价值观培养的问题,清末的文人们提出开展读经教育,民国又推行政治教育……但这些未能充分起到人文教育的作用。

  现在,由于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盛行,强调知识与能力成为教育的关键词,人文教育更被挤到“角落”。一位高中老师列举了他正在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的老师发给家长的短信,内容都是关于作业、补课和考试,其中一条竟是要求家长重视期末的模拟考试,并“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在论坛上,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漆永祥教授尖锐地批评当前高考作文存在的不良文风与弊习,总结出赌咒发誓体、爹死娘病体、排山倒海体等15种“高考体”。他指出,“高考体”流行除受社会风气影响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考生过于讲求作文技巧,不重视语文素养和基础;在高考中过度求稳;考生无生活体验,缺乏真情实感。而这些某种程度上正是功利教育的结果。

  “近代的思维方式特别强调‘用’,对于没有任何实用价值的课程,学校、教师都不重视,学生也不重视。”作为北大的教师,王元周教授见过这种教育培养出的学生,“让他修课、考试、拿高分都可以,但让他写论文,他不知道该写什么,甚至有学生说‘老师你给我出个题目吧’,有的学生拿到题目后还问教师‘这有什么意义’。”王元周教授表示,“中国中学、大学当前存在一个严重问题,这个问题会严重影响民族未来——那就是太功利。”

  王元周教授还特别要求现场的校长们传话,中学老师“不要总对学生说现在要抓紧,上大学后就可以好好玩啦”。经过几年的“强化”,这种短视功利的观念深入“生”心,很多学生上大学后完全放松,浪费了自己的资质。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常务副校长翟小宁以一则故事阐释了只求“有用”教育的隐患:“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后来成为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新老师来到学校的时候,他就会交给老师一封信:亲爱的老师,我是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和高等教育的士兵枪杀……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该用来制造学术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我们的孩子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

  时至今日,人文教育有着更紧迫的现实价值。当今世界面临诸多危机,包括人与自然间的生态危机、人与社会间的人文危机、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危机……破解这些危机从根本上需要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公民。应对挑战,许多国家的教育从知识本位走向能力导向,现在又从能力导向转向价值导向。

  人文教育培蓄“生命能量”

  近年来,通识教育成为国内高等教育流行的“热词”。很多高校把高等教育的目标或模式说成是“在通识教育下的专业教育”,或者是“低年级进行宽口径的通识教育,高年级进行专业教育”。不仅是综合性大学这样做,连高职、高专也在搞通识教育。从世界范围来看,香港、台湾的通识教育提得最响,美国也特别提倡通识教育。

  美国有一批非常优秀的本科院校被称为文理学院,强调学生必须学习广博的知识。在以科技闻名世界的斯坦福大学,前两年不分专业,不管学生兴趣在哪里,都必须选修一门为期一年的课程——“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在这门课上,学生不仅要学习西方传统经典(柏拉图、笛卡尔、马克思等),而且要接触世界其他文化的代表人物与经典著作(如中国的孔孟之道)。课程围绕“人何以为人”这一主题展开,无论学生将来选择什么专业,都必须首先回答这个问题。全球招生、明年开学的上海纽约大学也采取这样的教育模式,校长(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校长)将亲自执教这门课程。

  在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教授看来,通识教育不只是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化。“何为文化?我个人比较欣赏北大社会学系教授提出的‘人为,为人’,即人创造出来的、为了人的发展进步的。文化就是人化,人所有特有的、脱离了一般动物、高于一般动物的东西。根据夸美纽斯在《大教育论》中的观点,它应包括知识、德行和信仰。”

  三者之中,王义遒教授将信仰放在第一位。“所谓信仰就是公共的核心价值观,即为什么要做人、怎么做人,也就是人生观和价值观。”他提出,一个社会的信仰首先应该是正义和真理。“《易经》中有‘人文化成’的概念,教育就是‘人文化成’。要建立坚定、虔诚的信仰,个体应该对历史的趋势了解得很清楚,能从文学、艺术的事实里面提炼如何做人。”

  “学生缺乏理念的教育,不仅是价值观、世界观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思想。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知道确立自己的思想体系,就没有很大的动力去读书、去追求。”王元周教授认为,只重视知识和能力的教育无法支撑学生长远的发展。

  “有些学生非常现实,他们打算以后要从政,就放松学习,更重视参加社团活动去积累资历、锻炼能力。但是,他们的自信不能充分建立起来。”王元周教授指出这种学习只能算是“工匠之学”。“由于缺乏大眼光和大思想体系,对中国变迁缺乏基本理解,这种人顶多能做到部门头目,却难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将帅之才。”

  “人文教育就是促发、培养、积蓄‘生命能量’。”在北京四中人文教育研究室副主任连中国老师看来,人文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发现美、发现价值,最后能够诞生思想。“个体生命能在一种和谐、宁静、健朗、开阔的美好状态中,在此基础上对社会、国家、人类、世界产生一种责任、悲悯和承担。”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王恩哥院士表示,人文教育吸纳和再现了人类千百年来积淀的精神文明的成果,对培养学生的人格意志、价值取向、个人情趣、想象力、创造力和责任心等都至关重要,无论是在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领域,都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

  有思想的知识 有“人”的课堂

  为了加强人文教育,北京大学历史系开设了近20门全校性的通选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传授有思想的知识,启发学生充分理解世界演变的过程,从而确立自己思想的体系。”王元周教授强调,人文教育不仅是通识教育、素质教育,更应是理念教育。他也坦言,不是所有的课程都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学生们觉得有的课程的思想性有待加强。

  王义遒教授提出人文教育必须采取讨论等手段,“引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据他介绍,清华大学曾做过一个关于清华大学学生跟美国顶尖大学学生学习质量的比较,发现学生们的总体知识水平不差,但清华学生的深层次思考比美国学生差。

  通过阅读经典进行优秀文化传统的熏染,是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我建议中学不要文理分科,每个中学生到大学时,应该有基本的人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并且能与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接上口。”王义遒教授建议中学生应该广泛阅读经典,“大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真正接触经典,思考人类社会怎么发展过来的,哪些该坚守,哪些该发展,形成自己深刻的理解。”据悉,人大附中倡导学生必读《论语》。

  人文学科承载着人文教育的“重头戏”,但人文学科不能只教授知识,而必须教授有思想、有生命的知识,不只有“文”,更要有“人”,这是在场专家的共识。

  北京四中已经形成了人文教育的一套体系:必修课,深入学习与不断积淀;选修课、社团进一步拓展;学生自我规划、自我实现专题文化活动;专题讲座,讨论再次深化;假期综合文化实践活动中再感悟、再展现;集文成集,回顾反思,形成深度内化。其中,他们特别强调师生和课程两项指标。

  连中国老师引用了纽曼在《大学的理念》中的一段话来阐释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任何学科的一般原理,大家可以足不出户,通过书本而知之,可是细节、色彩、口吻、氛围、生气,使得一门学科融入我们血脉的那股生机,凡此种种要从师长那里把捉,因为学科已经在他们身上获得了生命。

  “所谓师生,真实而具体的含义是彼此交换过精神礼物的人!所谓师生,就是在上帝的花园里一起尽情玩耍过的伙伴!所谓师生,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教过’,而是一起‘体味过’‘怀想过’‘留恋过’‘动情过’‘活过’……”连中国老师的一席话引起与会者的反思。

  “人文教育的价值就是使人变得更好。”翟小宁副校长与大家分享了他通过语文课培养学生善良心灵的案例,他提出课堂应充满人文情怀,教材中有很多可以挖掘的东西。“即使没有教材,有了人就有课堂,有了人就有精神。”

  发掘“风景”的教育力

  人文教育不只是人文学科的教育,还应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北京的高中和大学正在探索渗透人文教育的新途径,并开始联手行动。

  王恩哥院士介绍,北大正在部分院系实行小班化教学,每堂课“限量”15个学生。这样,参与谈论变成学生的课堂义务,每个人都必须去思考、去表达,受教过程变成了求知过程。未来,北大希望做到让本科生有两个学期能享受小班教育。

  同时,北大采取多学科联合培养的方式,在跨学科教育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他们的人文素养。例如,历史学系、外国语学院、元培学院三家联合设立了外国语言和外国史专业,学生需同时学习外国历史和外国语言,知识结构更完整。北大将开设的系统生物学专业整合生物、物理、化学、信息等不同学科,水科学专业整合物理、数学、生物、化学、环境等学科。高中也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如北京四中的老师们也在带领学生们探究水科学。

  “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不仅是中学老师的事情,也是大学老师的事情。”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党委副书记雷兴山教授介绍,因近年考古专业招生出现问题,北大举办考古夏令营,从全国选拔对考古感兴趣的优秀的高二年级学生。夏令营请来考古学家为学生举办讲座,北大的教授、青年教师、研究生“倾巢出动”,担任导师带中学生参观各种博物馆,带学生去考古现场体会“用手铲读天书”……

  尽管北大通过考古夏令营选拔出的学生非常有限,但考古学家们还是每年抽出10天的宝贵时间,因为他们看到学生们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在夏令营中被唤醒,开始有意识地认识过去与寻找自己,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以及责任感与使命感等。

  篇(7)

  现代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要求学生要意识到自身的学习动机,以兴趣为主,改变当前的学习模式,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合作学习能够体现以“团队”为基础的先进化理念,使教学结果更加理想。

  一、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基本概述

  1、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的理念是由美国教育学家提出的,以团队组织为基础,以社会心理认知学为指导思想的学习模式。从本质上来讲,小组合作也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处理,它是以人际交往为基点,参照标准的评价制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的主要方式。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他们的潜能,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将学生们进行分组,在共同任务引导下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小组合作与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教师只是一个协助者、引导者以及调控者的作用,它不是课堂中的主体。

  2、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应有的特征

  从整体上来讲,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动态习惯的变化阶段。传统英语课堂中大多无法体现出这一点,往往是教师的讲解贯穿了整节课。一般的模式为教师问,学生回答。除此之外,师生之间很少有互动。而这种学习模式及其不利于初中生的l展。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阶段,希望在课堂中体现出自己的意志和思想,而不是一味的处于被指挥状态。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则充分尊重了初中生的想法,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尝试一些创新性的角色,全面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满足他们思想与情感上的需要。

  3、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础知识探究。教师要在教学前做好准备工作,将课程背景讲解给学生。第二,教学目标制定。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布置一些实际性的任务,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寻找答案。第三,同学之间两两分组,将自己遇到的难题与同桌之间进行讨论,以协作思考的方式进行互相交流。第四,每组学生应该派出一名代表,对答案进行整合,并将结果汇报给教师。第五,教师对每一组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建立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前提应该对组内的成员进行合理划分,这种划分并不是无序的,它有着一定的要求。第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特点、能力倾向等方面进行规划。例如:一个小组中有四名同学。这四名同学在整体上应该是互补的,能够对知识进行综合性分析。教师在分配是应该以听、说、读、写为考察基点,实现人员之间的良好规划。第二,教学要根据英语成绩进行分配。每组成员中都应该有成绩优异的,也有成绩中等与较差的学生,这样才能够保证竞争的公平性与组合的协调性。[1]第三,随机性原则。教师也可以依照不同的教学任务加以创新,对学生们进行重新组合,以随机的方式以及他们挑战性与创新性。第四,根据座位进行任务规划,组织英语学习,体现科学性的小组合作。如果是进行pair-work的练习,一般采用两两分组的方式,可以同桌之间进行讨论。如果是“group discussion”的练习,教师要注重多人之间的合作性与整体的参与度。可以以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学习。而“team work”则适合固定人数的学生分为一组,教师一般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场景进行组织,实现结构化小组合作模式。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在初中英语中,要求学生应该具备综合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合作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教师应该按照教学任务规划合理的场景,使学生英语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例如:在“First Aid”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每四名同学分成一个小组,令他们分别扮演医生、患者、记者、以及目击证人。学生们要根据自己的角色编制对话,在小组之间进行商议和谈论,形成一个创新性场景。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要利用此节课中学习到的生词和词组,以及对一些重点句型句式进行标注。接着,在下节课中进行表演。每组同学都以“脱稿”的形式将内容表演出来,并加上自己对角色的一些理解,加入适当的动作和表情。这样的方式能够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促进英语思维的形成。第二,教师在全部表演完成后令各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将成员们整理的生词、词组、重点句型都写在黑板上,并进行领读。教师在最后对全部内容加以总结,并对各小组进行评价。第三,在下节课中,教师要展开课堂小测试,对讲过的词语进行考察。测试也是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同学的成绩不仅代表了他们个人,也是关系到其他组员是否能够得到奖励。教师可以给予成绩最高的小组精神奖赏,为他们颁发证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

  3、在具体教学中制定合作任务

  在具体教学中制定合作任务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第一,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将合作学习进行分层,从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方面出发。例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前的任务一般是生词的查询。各小组之间要进行任务分配,其中一名同学将组内生词进行总结,成员间互相协作,利用英语词典将生词的词类、搭配方式标注出来,并及时的对材料进行整理。第二,在课中,教师应该派出一名同学对收集到的内容进行阐述,其他小组在每位同学讲解时都应该认真聆听,将自己没有注意到的重点短语记录下来。第三,教师要对归纳情况好的一组进行表扬。以“my first time”写作为例,教师在课前可以布置制作一张表格,令他们将最难忘的一次经历用英体填写出来。并将每个人分为一组,令他们进行讨论,将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英语与小伙伴交流。教师选出几名学生上台讲解。最后,引入次节课的重点,令学生们用I first-when I was等句型进行写作,并对写作内容新颖,有深意的学生进行奖励[3]。

  三、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从英语小组学习的基本概述为主,探讨其在初中英语中的应用。从而得出:小组合作的方式是以初中生的兴趣为主,将英语学习贯穿到课堂的全部环节当中,通过教学目标设定、任务规划、构建合作小组、展开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他们英语成绩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唐杏文. 小组合作批改家庭作业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 周曹君. 探讨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D].华东师范大学,2010.

  篇(8)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4)11-0027-04

  引言

  从1982年北京师范大学建立计算机教育专业、1983年华南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创建第一批电化教育本科专业开始,教育技术学专业在我国已经经历了三十年的正规高速发展。领域内培养的专门人才在我国历年的教育改革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在世界范围内教育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历史性变革以及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中,教育技术专门人才被推到了教育改革的最前线。但是,作为一个年轻的专业,发展进程中又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一些用人单位评价“电教系毕业的学生,技术不如计算机系,理论不如教育系”[1],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样样学,样样不精通”[2][3];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内容重复严重,一些章节内容浅显不够深入,造成学生厌学,学习缺乏动力,导致部分大一新生从入学就开始思考转专业等[4];对于这些评价,虽然从事专业研究与实践的教育技术人感觉难以接受,但是,却反映了当前教育技术学专业存在的问题。实际上,从专业诞生之日起,教育技术人就从未停止过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改革,仔细分析专业发展进程中的这些问题,它们有些是专业内的问题,有些却是时代对本科人才培养提出的共性问题。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纲要》在第七章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五方面论述了高等教育在未来十年的发展蓝图。《纲要》用更多篇幅突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两方面内容,揭示了高等教育应该将主要培养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知识面宽、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1998年,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发表了著名的《重振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简称博耶报告,提出了改革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十大建议,进而引发了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改革运动。博耶报告中就新生研讨课程所提出的相关建议成为各高校实践新生研讨课的一股强大推动力[5]。

  一年级,是大学生活和学习的关键期。提高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沿探索,是从基础入手提高大学教育质量的关键措施[6]。在博耶报告中,有两条涉及到了一年级的教学,这进一步说明了一年级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很多专家与学者,曾经在本科生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培养、教学方法与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是否可以针对教育技术专业的一年级新生进行相关研究呢?为了更好地实现《纲要》提出的目标,结合博耶报告的相关及后续研究,以及美国高等教育改革和我国部分研究型大学的实践经验,针对大一学生开设的新生研讨课为我国教育技术学本科教育改革指出了一个新的突破口。

  一、新生研讨课的发展与特点

  (一)新生研讨课的发展

  新生研讨课的前身是19世纪后期的新生教育课程(freshman orientation course)。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帮助新生选课及适应全新的大学环境和学习方法,如课内外学习时间管理、做课堂笔记以及结交同伴和朋友,完成由中学向大学阶段的过渡[7]。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哈佛大学结合“小组研讨课”首创了“新生研讨课”,以强化大一新生的学术经历,该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大学学习阶段的学术性特点,初步体验探知未知世界的乐趣和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意识。在2011-2012秋季学期,哈佛学院共开设了85门新生研讨课,班级人数平均为14人。课程内容涵盖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更多的是跨学科领域。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和教师进行交流,进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智力体验,养成大学生的批判和理性思维[8]。2003年以来,南卡莱罗纳大学的新生第一年经历与转换国家资源中心发起第六次(2003年10月)、第七次(2006年10月)、第八次(2009年10月)全美高校新生研讨课的调查。调查表明,目前,美国高校的新生研讨课主要有:拓展性、适应性研讨课,内容统一的学术研讨课,不同主题的学术研讨课,专业前或与学科相关的研讨课,学术技能研讨课以及混合型研讨课[9]。新生研讨课的涵盖内容与培养目标已经远远超出了课程发展初期的设计意图,在国内外高校的人才培养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目前,超过80%的美国高校都开设了新生研讨课[10]。

  在我国,清华大学于2003年首先开设新生研讨课,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在于为新生创设一个与名师对话的平台,为学生创设一个在合作环境下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机会,探索一种以探究为基础、师生互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型教学方式。清华大学为新生研讨课的开设做了充分的准备,对课程定位、课程专题、任课教师、选课学生、教学形式、考核方式、课程容量等方面都有明文规定,课程受到了师生的一致肯定。此后,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东南大学等研究型大学也为一年级新生开设了研讨型课程,其目的主要在于探索研究型本科生教学体系,重点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学术能力。也有不少其他高校在部分专业开展了类似课程,但是,大多为专业内部自发组织形成的,缺乏高校内部的整体性控制[11][12]。

  (二)新生研讨课的特点

  依据新生研讨课在美国和我国的发展及实践,新生研讨课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1.名师负责

  新生研讨课的负责教师一般都是领域内的知名专家、教授。如:清华大学新生研讨课的负责教师就包括“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百人计划引进人才”、院长、系主任等代表学校高水准教师队伍的学者教授。这些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资历深的学者们,在一年级新生面前展露了自己的才华,为新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也拉近了学生与教授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动力。

  2.课程内容新颖

  新生研讨课的设置,尽量考虑到了人的因素,每门研讨课的设置都是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兴趣。教师依据自己的研究兴趣设置课程内容,学生依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课程。学生也不需要什么特定的预备知识和准备,只要学生感兴趣就可以选修。课程内容既可以是学科前沿,也可以是没有定论的理论知识探讨。

  3.班容量小,教学方式灵活

  国内外的新生研讨课,都采用小班形式,并且对课程参与人数的上限做出限制,课程人数一般都维持在20人以下甚至更少。如:哈佛大学就严格限制参与新生研讨课的人数在12人以下。采用小班化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亲密的学习环境,有利于生生、师生的充分交流与合作,进而提升新生研讨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新生研讨课的教学方式也非常灵活,新生研讨课是在一定主题指引下进行的学习,是主题型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型、研究型学习。在新生研讨课中,教师的主要职责在于引导学生按照特定主题进行讨论,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组讨论与个人自主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在质疑、责难、反思、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个人观点,理解他人观点[13]。

  4.考核方式重过程

  通常情况下,新生研讨课的考核方式没有正规的纸笔考试。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评定主要依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学习报告、课程学习论文的质量等来进行。

  二、教育技术学专业新生研讨课的实践

  通过对国内外新生研讨课开设、实施的文献研究,以及教育技术学专业改革的实践尝试,我们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大一年级的学生尝试进行了新生研讨课的实践探索,以此作为本专业改革的具体举措之一。

  (一)新生研讨课的开设目的

  新生研讨课开课目的的确定,离不开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指导。随着时展,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国内的专家对此进行了很多研究。如:南京大学桑新明教授提出,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与知识工程)专业培养学习化社会中德、智、体、技、美和谐发展的ICT人才(运用数字媒体进行高绩效学习、交流、培训和知识管理的人才)[14]。徐州师范大学陈琳教授提出,初步信息化时期教育技术学本科生的培养定位,应该是培养具有围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研究的专门人才和信息技术教师[15]。

  依据新生研讨课的国际经验,结合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存在的理论不深、技术不精、就业不畅、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在教育技术学专业大一阶段开设新生研讨课,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在校研修时间,使学生尽早渡过高中向大学的过渡期,迅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为学生实现适应性转换和学术性转换创造条件,使学生尽早接触专业技能,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尽早接触教育资源开发流程,领会教育软件开发的设计思想,产生进一步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的内部动机[16][17]。

  (二)教育技术学专业新生研讨课的实践模式

  经过多年实践,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大一新生进行新生研讨课的实践模式如图1所示。

  [理论引导][研究生][技术支持][网络答疑][协助学生管理][协助实验室管理][个人研究][理论引导][负责教师][课程实施][课程设计][课程管理][理论引导][实验室][课程学习][个人学习

  规划及实验][大一新生][基本技术

  学习][实验室管理][技术支持][技术支持][素材制作][项目观摩][工作室][项目设计开发][竞赛][协助实验室管理][本科高年级导生][实验师]

  图1 教育技术学专业新生研讨课的实践模式

  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层次新生研讨课的实践模式是克服了作为一个新兴专业诸多困难,经过不断尝试而形成的,它立足于专业的现有资源、发展实际,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经验,是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本土化新生研讨课实践模式。

  1.合作教学团队

  对于新生研讨课的教师选拔,国际国内的常规做法是由一位教学名师负责开设新生研讨课。对于还略显年轻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而言,师资队伍与传统专业相比有很大差距。此外,也由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跨学科特点,如要完成一个教学软件的开发,需要用到理论、技术、艺术等多学科知识,同时,还需要教授指导该内容的教师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实践指导能力强,这对教育技术学专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一位教师难以完成或者难以达到最好的效果,我们尝试以“有能力者皆为我师”为原则,构建立体化的教授牵头,教授、实验师、研究生、高年级导生、同伴等组成的合作教学团队。充分发挥不同岗位及不同研究取向教师的特长,提高教学质量。在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新生研讨课中,有少部分课源是由有丰富实践经验及科研经验的高级实验师负责完成的,所以,个别高级实验师同时也是课程的负责教师。高年级导生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研究生、高年级导生的参与,为新生创设了一个进行充分生生交流与沟通的环境。同时,同伴之间不同的学习体验交流也促进了对专业的认知。通过这种专业内的学生学习社区的建设,可以集合多种外部资源,促进新生的专业认知,顺利实现适应性转换,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18]。

  2.T型横向拓展的大一新生研讨课内容体系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应为T型,即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横向纵向均有拓展。作为一个跨专业的新兴学科,若所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构建不合理、相关理论与技术学习不够深入,就容易出现类似“样样学,样样不精通”的诟病。因此,作为教育技术专业的大一新生,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在于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本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广度,了解相关知识学习的深度,以形成正确的后续学习心向。这就需要我们以促进适应、加深专业认知、提升动手实践意识及能力为目标,构建T型横向拓展的大一新生研讨课内容体系。以《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为例,其学习内容包括:了解大学生活,教育技术学专业介绍,本课程需要学习的主要技术,参观项目开发组工作过程,项目开发中所用理论及技术的初步认识,个人学习规划,参与项目开发中简单资源的搜集及制作,旁听项目开发进程汇报、领会项目开发需具备的知识背景,总结等[19]。

  3.独具专业特色的新生研讨课实验室学习模式

  《纲要》在第七章十九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明确提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要求加强实验室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能力是创新人才的必备素质,是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更是教育技术专门人才的必备能力,但是,也是社会对教育技术人才不满意的最主要方面之一,因此,大一新生必须全部进入实验室,所有新生研讨课必须全部依托实验室开展,是我们对新生研讨课的创新发展。新生研讨课的实验室学习采用弹性时间制,即只要实验室无教学任务,学生均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自主学习,这是新生研讨课开课目的的体现,也是满足社会需求进行专业改革的具体举措。在新生研讨课的实验室课堂中,教师的讲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及时总结、汲取经验是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环节,汇报成为新生研讨课的重要学习方式。教授授课、研究生导学、本科高年级导生导学、项目观摩、项目参与、学生的总结与汇报与自主学习等共同构建了新生研讨课的实验室学习模式。

  4.过程性新生研讨课评价体系

  新生研讨课一改传统课程考核一张卷子定成绩的习惯,采用基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进行的过程性评价。评价既包含定量评价,如学生实验室签到次数、学生汇报总结的数量等,也包含定性评价,如:学生作品质量,参与的项目是否获得省级、国家级奖项等。新生研讨课的评价体系为学生未来教学软件开发时的评价模块设计提供了范例。

  新生研讨课成绩不计入学生毕业成绩单中,暂时无学分,学生学习评价与课程教学评价仅作为新生研讨课项目实施情况汇总,并以此作为教师工作量统计的依据。

  三、教育技术学专业新生研讨课的实践反思

  新生研讨课在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开设,经历了反复实践和修改的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存在诸多不足。

  (一)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层次新生研讨课的实践经验总结

  (1)教育技术学专业新生研讨课,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项目设计及开发技能与能力为主旨,迎合了学生、专业发展及社会的需求,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与积极参与。

  (2)教育技术学专业新生研讨课汲取了国内外新生研讨课的横向连接、跨学科内容设计的视角,从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纵向延伸、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两个维度设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新生研讨课,这为专业内部新生研讨课的开设与实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新生研讨课充分利用了本专业优质的教师、实验师、学生,实验室等资源,大大提高了普通师范院校有限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以本科生教育作为科研与实践的阵地,对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教师教育统合发展做了初步尝试,为构建专业内的“学习社区”积累了经验。

  (4)新生研讨课充分利用现有学生兴趣小组、工作室等非正式组织,肯定原有改革成果,实现改革的连贯性与一致性,充分调动了师生参与改革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5)新生研讨课利用了导生制、竞赛等历史与现时资源,将现行的改革成果与新生研讨课及教育研究的历史经验相结合,创新性地发展了新生研讨课的实践,既发挥了新生研讨课的传统优势,又结合现行我国教育改革的成果,实现了理论、实践、研究的相互融合。

  (二)教育技术学专业开设新生研讨课遇到的问题

  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在进行新生研讨课的实践尝试中,依然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新生研讨课依然属于二级学院内的特色改革项目之一,没有成为学校级课程,这制约了新生研讨课的优势发挥,不利于资源共享。课程开设的资金只是专业特色改革项目资金,未来课程的资金、学分认定、课程评价等支持方面还需要做进一步规划。

  (2)与国际国内新生研讨课的开设单位相比,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师资力量依然需要进一步发展,设备还需跟随时代步伐更新换代。

  (3)鉴于项目实施团队的能力、精力和时间限制,对新生研讨课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还需要做更深入的后续工作。

  四 结束语

  新生研讨课在美国已经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在美国本科生教育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新生研讨课依然是一个新事物,仅有部分综合类研究型大学尝试开设了新生研讨课,在普通大学、师范大学的本科生教育中还少有尝试。实践证明,新生研讨课对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改革是有作用的,要最大地发挥课程优势,还需要教育技术学本科教育的从业者做进一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6][14] 桑新明,梁林梅,刘永贵.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继往与开来

  [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1~16.

  [2] 李龙.教育技术人才的专业能力结构――五论教育技术学科的

  理论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5,(7):3~8.

  [3] 张丹露,王颖,潘玉霞.对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6):29~31.

  [4] 许之民.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与思考

  [J].软件导刊,2010,(5):3~8.

  [5] 郭雷振.美国顶尖文理学院新生研讨课的实践探索[J].教育科

  学,2012,(8):81~86.

  [7] 张红霞.美国大学的新生研讨课及其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

  2009,(11):93~96.

  [8] 庄丽君,刘少雪.中美两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之比较[J].

  高等教育研究,2008,(6):70~76.

  [9] 徐波.美国高校新生研讨课的现状、特点及启示[J].现代大学教

  育,2012,(2):69~74.

  [10] 曾晓红等.基于行动研究的财经类院校新生研讨课初探[J].高

  等理科教育,2012,(1):110~114.

  [11] 张文雪,刘俊霞.新生研讨课的教学理念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

  育研究,2005,(11):139~143.

  [12] 孙志凤等.研究型大学新生研讨课开设效果初探――南京大学

  案例调查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6):110~124.

  [13] 黄丹艳.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措施研究[D].中

  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69~74.

  [15] 陈琳.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电

  化教育,2010,(10):21~27.

  [16] 刘俊霞,张文雪.新生研讨课:一种有效的新生教育途径[J].黑龙

  江高教研究,2007,(6):146~148.

  [17] 丁宜丽.新生研讨课:美国本科教育的特色课程[J].中国大学教

  育,2005,(8):58~59.

  [18] 胡莉芳.以课程建设推动本科人才培养――新生研讨课角度

  [J].复旦教育论坛,2012,(5):23~27.

  [19] 张红霞.美国一流大学本科课程纵向结构特点初探[J].高等理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无法查证出处,我们只做学习使用,如不同意收录请联系网站马上删除。

标签: 教育   学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