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知识 第三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小知识[关于心理知识分享]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越来越被大家重视。在互联网影响下,不少孩子自制力差,容易受到暴力、色情等不良文化的侵蚀。未成年人因为身心发育还不够健全、对事物的认知以及对事态的判断还不够完善,遇到挫折时过分偏激,也会引发心理问题。推进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正确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越来越被大家重视。在互联网影响下,不少孩子自制力差,容易受到暴力、色情等不良文化的侵蚀。未成年人因为身心发育还不够健全、对事物的认知以及对事态的判断还不够完善,遇到挫折时过分偏激,也会引发心理问题。

  推进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正确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有一颗健康、积极向上的心。

  1.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01 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目前快节奏、高风险、大压力的现代社会中,很多家长往往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和学习成绩,而很少从孩子的心理角度予以重视;过度溺爱和期望值过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视品格的发展、人格的教育、实践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等的培养。如有的单亲家庭缺少父(母)爱,他们的孩子往往会自卑,性格比较孤僻;有的家庭条件好,父母百依百顺,容易造成孩子娇生惯养,害怕困难;有的处于青春期时,会出现逆反心理、嫉妒心理;留守儿童容易成为心理孤儿,隔代长辈教育更是有心无力,缺乏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沟通能力,不恰当的沟通方式往往加剧矛盾,适得其反。

  02 学校教育的缺失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应有的内涵之一,当前,学校虽大多设有心理健康课程,但工作缺乏系统性,开展不够深入。缺少健康课程专业专职教师,师资力量不够,课时也很难保证,健康教育质量堪忧。在考试及升学的压力“指挥棒”下,健康教育面临单一的教学手段,落后的教学内容,工作室功能不健全,难以取得明显效果,缺少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没有真正起到有效的作用。

  03 外界不良文化的侵蚀

  随着家庭互联网的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到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里不能自拔。在大众媒体和互联网平台上,各种文化信息使身心不成熟的未成年人难以抉择。网络游戏的暴力、色情化,电视节目娱乐化,对未成年人成长、人格形成产生一定的负面诱导,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04 未成年人自身心理脆弱

  如今孩子们成长的优良条件似乎前所未有,重应试轻素质的教育观念让未成年人成为特别缺乏社会实践的一代,尤其是缺乏抗挫折训练和教育,导致孩子出现一点点心理危机就不能承受,常常因一时受到的挫折产生强烈的自我否定情绪,出现对人生和生命的错误看法,遇事太过偏激,抗压不足。

  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立足“治未病”的理念,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引导孩子的成长,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未成年人健康心理、健全人格。

  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科普知识。

  2.心理健康的标准

  1.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成就有价值感。

  2.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4.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5.适度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7.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8.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9.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10.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3.心理亚健康的表现

  01 心理疲劳

  心理疲劳主要表现为经过紧张的压力后,感到心慌、心绪不宁。

  02 一般性焦虑

  表现为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忧心忡忡。

  03 一般性抑郁

  表现为遭受心理挫折后,觉得干什么都没意思,无精打采,疲乏无力,情绪消沉,有一种悲观厌世的感觉。

  04 自我关注

  只关注自己,自己的心理问题如何才能解决,自己为什么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对此感到困惑,但又找不到答案,因而感到非常痛苦。

  05 心理固着

  心理固着指个体在长时期内为某种想法困扰,不知如何处理,又无法排解的心理现象。

  4.预防心理问题的措施

  1、优化现实环境,减少不良刺激。

  2、加强心理修养,提高心理素质。

  3、接受心理教育,学会心理调适。

  4、主动向人求助,及时缓解心情。

  5.给家长的指南

  01 夫妻关系需要和谐

  良好的夫妻关系会让孩子更好地学习父母的优点,感受到稳定和安全的家庭氛围,提高他们面对问题的信心。父母之间和谐的关系也对孩子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尤其是未来的亲密关系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孩子未来生活的幸福指数。

  02 孩子表达要倾听

  家庭应该是孩子尽情表达自我的地方,家长把表达的机会多留给孩子,让孩子敞开心扉,尽情表达自己,不做过多评判。特别是父亲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不能因为忙碌而缺席孩子的成长。当孩子说话时,家长倾听是最美好、最温馨的举动。

  03 宽容约束要平衡

  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会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破坏亲子关系。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宽容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不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04 赞扬激励有技巧

  青少年的自尊心往往都很强,如果父母只因为孩子获得好成绩而夸奖孩子,会让孩子觉得取得好成绩才是好孩子,而好成绩往往不是完全可以由孩子的努力来控制的,所以孩子会更容易不安。如果父母能看到孩子的努力,夸奖他做事情的过程,往往会让孩子更有动力继续努力做事。

  05 美丽自然常亲近

  家庭教育要鼓励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放学后让孩子在开放的空间里尽情地舒展身心,休息日让孩子在蓝天下、草地上晒太阳,亲近大自然。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体验不同的学校角色、家庭角色、社会角色,体验多姿多彩的生活,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完善人格。

  6.给老师的建议

  01 适当鼓励,增强自信

  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及闪光点之处,以各种方式:真诚的微笑、关切的眼神、鼓励的话语、看似不经意的表扬等向学生巧妙暗示,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能力,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02 帮助学生,悦纳自己

  老师应引导学生科学地、一分为二地评价,让学生明白我们有别人羡慕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学会悦纳自己。

   

  03 善于疏导,培养感情

  老师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心理现象,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清积极与消极、乐观与悲观、自尊与虚荣、自豪与自傲等不同的心理品质的界限,指导学生通过合理释放自己的情感,减少心理压力和紧张感,引导学生学会多方面、多角度看问题。

  04 组织实践,锻炼意志

  学校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常磨练,通过积极克服活动中的困难,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教育,锻炼意志,形成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心理品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走向成熟。

  7.给学生的建议

  01呼吸放松法

  吸气,缓慢并深深地吸气约4秒钟使空气充满胸部。呼吸应均匀、舒适而有节奏;抑制呼吸,把空气吸入后稍加停顿;呼气,要自然而然地、慢慢地把肺底的空气呼出来。注意放松的节拍和速度。

  02思维转换法

  没有最糟糕的事情,只有最糟糕的看法,只要改变糟糕的看法,就能改变糟糕的应对方式,从而取得乐观的结果。在面对压力出现焦虑时,要学会时刻提醒自己,把注意力从消极方面转化到积极有意义的方面来。心情自然会豁然开朗。

  03能量发泄法

  不良情绪是一种负能量,不能适当地输泄容易影响身心健康。所以,在不良情绪困扰我们的时候,在适当的时机,该哭时应该大哭一场,心烦时可以找好朋友倾诉和吐槽;情绪低落时,可以唱唱欢快的歌。

  04音乐调节法

  医学表明:多听音乐能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解除肌肉紧张,消除疲劳,改善注意力,增强记忆力、消除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家校合作,齐心协力,关注孩子的性格、情绪、意志、品格、兴趣爱好的培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孩子们播种好习惯,收获好性格,享受好人生!家校共育的路很长,让我们携起手来,借助彼此之力共同点亮孩子的心灯,照亮他们未来的漫漫长路!

   

   

   

   

   

   

   

   

  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

   

  地区: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____市(地、州)_____县(市、区、旗)

  性别: ①男  ②女       出生年月:______年______月     

  调查对象:①在校学生    ②城镇居民    ③农村居民

  文化程度:①小学及以下  ②初中   ③高中或中专   ④大专

            ⑤本科        ⑥硕士及以上

  请判断下面题目是否正确,在相应的选项上画√。

  1

  不良情绪不会引发身体疾病。

  2

  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可预防、缓解焦虑抑郁。

  3

  得精神心理疾病的人都是因为心理脆弱、自己想不开。

  4

  睡不好可能是存在心理问题或生理问题。

  5

  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疾病越早治疗越好。

  6

  精神心理疾病服药好转后,可以自己一边减少药量一边观察。

  7

  家长的情绪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没有影响。

  8

  老年人加强社交活动有助于减缓大脑功能衰退。

  9

  精神心理疾病在得到有效治疗后,可以好转和康复。

  10

  吸烟、饮酒、过度购物、沉迷游戏是不健康的减压方式。

   

  说明:10道题均为判断题,每题10分,满分100分。得分80分以上知晓率达标。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无法查证出处,我们只做学习使用,如不同意收录请联系网站马上删除。

标签: 心理   孩子   健康

相关推荐